【揭秘】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标准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12-18
浏览次数:424
机房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标准
IT时代的到来,信息中心机房已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UPS、空调、温湿度、漏水、消防、蓄电池等)必须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否则,就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若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目前许多机房的管理不得不采用24小时专人值班来定时巡查机房场地设备,这样不仅加重了管理人员的负担,而且往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场地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对机房进行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系统先容
大榕树多机房集中管理系统是随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的,它是集机房动力、环境、安防以及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专为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机房及无人值守变电站而设计的多机房、集中管理的多功能远程集中管理系统,其监控对象构成机房的各个子监控模块:动力监控、环境监控、安防监控、IT监控等,主要监控对象包括:供配电、开关、UPS 、发电机、精密空调、新风机、漏水、温度、湿度、有害气体、蓄电池、消防控制器、烟雾探测器等设备。
系统主要的性能
(1)系统整体设计需采用分布式结构,并为将来的维护和扩展提供便利。
(2)系统软、硬件均需采用模块化结构,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并为将来的维护和扩展提供便利。
(3)系统需采用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维护和扩展,并保证某一机房设备出现故障时其它机房不受影响。
(4)系统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将来的扩展应用,并为预留对网络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等监控接口。
(5)系统需支撑RS485、RS232、SNMP、TCP、UDP、Web service等各种标准化协议和接口,并可对外提供通讯协议,完全实现与第三方系统的无缝对接。
(6)系统具备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对所有操作人员按其工作性质分配不同的权限,并有完善的密码管理功能,有效的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
(7)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各监控模块故障、传感器故障以及各智能设备与监控系统之间、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的通讯是否正常,一旦发现通讯故障,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息。
(8)系统硬件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被监控设备处于任何异常工作状态下,监控系统应能正常工作;同时监控设备本身不应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
设计原则
(1)遵循互联网思维和SAAS
系统遵循互联网的思维,进行SAAS设计,进而实现安全可靠、动态扩展、高效运营、降低成本的目标。
(2)标准化原则
建设过程中遵守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内容包括平台建设的整个过程和相关的要素,如图层的分类编码、属性数据编码、文件系统命名规则、源文件格式、数据字典与接口规范等等。
对系统的整体框架、软硬件平台结合现有平台统一规划;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本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已有系统的关系,提高系统的整体性。
(3)模块化和平台化原则
为实现分布式集群,远期实现微服务架构,系统开发成多个独立模块应用,独立运行,并开放接口,形成一个开放平台,营造一个互联网生态圈。
(4)实用性和易用性原则
保证系统实用性,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是系统的基本目标。从实际需要出发,以满足当前业务应用需要为目标设计并建设系统。系统结构力求简洁、清晰、实用。
系统建设坚持简单化、人性化等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普通系统用户的计算机水平和操作习惯,使界面友好,保证用户的操作简单易行。
各类企事业单位随着业务的拓展,需要在各区域建设机房提供基础设施支撑,且业务系统的正常工作已经离不开各区域机房前端机房设备的稳定运行。由于各区域机房分布范围广,机房设备型号不一,任何一个由于环境因素和人为失误造成的意外系统中断和设备损坏都会给企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减少这种损失,有必要对前端机房设备进行联网统一监控建设,对各区域的动力、环境和安全进行统一的集中监控管理。该系统必须能够随时随地观察到机房的情况、必须能及时地发出预防性报警、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